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区域会展
 
建设新国际会展中心,郑州如何打造中原城市新名片?
 

  会展是“触摸世界的窗口”,更是“城市的面包”;其建设伴随着周边市政配套设施的加速完善,投用后更会吸引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新的城市增长极。

  从“流动展的摇篮”到“创建中国会展名城”,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郑州的会展业又会怎样上台阶,如何谋发展?

  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洪波日前接受了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洪波

  历史
  郑州曾被誉为“流动展的摇篮”

  当你经过位于郑汴路未来路交叉口附近的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时,你或许不会想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曾是郑州会展业的“门面”。

  “河南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中国中西部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一个个展会在这里召开,双回路供电、中央空调,先进的服务系统更是引领时代风潮。

  省政协委员、郑州市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洪波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凭借连接东西的地理区位和铁路运输枢纽的优势,郑州承接过不少全国性的供销系统展销会、煤炭订货会、糖酒会等,被业界称为“流动展的摇篮”,很多全国大型流动展会在郑州发展壮大,对郑州感情深厚。

  2003年,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打桩动土。以其为原点,带动郑东新区CBD从满是荒草、鱼塘的郊区,变身为热闹熙攘的中心区域。

  目前,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郑州市规模最大的专业展馆,以承接国际会议和高端论坛、精品专业展会为主;作为河南省第一个专业展馆,中原国际博览中心重点培育中小型专业展和消费类展会项目,充分发挥其展览项目孵化器作用。

  成绩
  强力带动经济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上海举办世博会、杭州举办G20峰会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地位和国际形象大大提升。”王洪波说,据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统计显示,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6天时间,参会客商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为郑州带来约10亿元收入。全国医博会期间,新郑机场到港人数比平时增长一倍,超过当年春运人数。

  她介绍,除了在拉动消费、推动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作用显著之外,会展业还能放大本地产业优势,带动区域产业聚集。

  目前郑州市最具竞争力的展会类型是汽车与装备制造行业展会,会展与产业实现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而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的强劲引擎,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市共举办展览239个,展览面积279.79万平方米,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8.3%;其中,举办国际性展会15个,3万平方米以上展览23个,引进全国性展会9个,新创办展会8个,会展业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约340亿元。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展场出租率的分别达到43%、40%,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展望
  场馆先行、规划引领

  “拥有室内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馆,是一个城市会展业发达的标志。” 王洪波介绍,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正按照“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中原特色、科技引领”的要求进行建设,规划一期室内面积18万平方米,着眼举办重大国际展会需要,打造中部会展产业集聚区。

  发展会展业,需要具有国际性综合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会展人才。

  “在全国的会展业全产业链上,河南籍的高层次人才占到约40%。”王洪波说,上世纪80年代在郑州频繁举办的各类展会,培养了大量会展业服务人才,他们后来奔向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逐渐做大做强。创新会展人才引入机制,有助于吸引这些高端会展管理人才集聚郑州,建设家乡。

  王洪波说,郑州建设国际会展名城,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运营水平。还要支持优势产业展会,发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支撑产业的集群优势;发展新兴产业展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及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展会;培育特色产业展会,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等重大活动,积极申办和创办国际重要的展会、论坛和文化赛事活动。实现农业研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融合发展,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定位协调、与城市品牌互动、与产业特色融合,提升郑州会展业的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助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来源:会展产业交易会

 


 

 




[返回栏目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