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国家级展会
 
张凡  车展的红火还能持续吗
 

  虽然上海、北京的车展依然枪手,但从全国看,车展规模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为: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大品牌或新车在二线城市参展的意愿明显降低,即便参展经常是代理商出面,展览面积普遍压缩,展位费走低。免费或低价为名企名车提供展览场地,已成为主办方撑住场面的营销策略。

  回望勃兴史

  中国车展诞生于1983年的北京,始称“全国乘用车改装车展览会”。参展的只有卡车和大客车。五年后即1988年,这个展览才有了第二届。展品中有了轿车,如国产的红旗以及合资的桑塔纳、切诺基、标致。

1990年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工业与工艺装备展览会”是“北京国际汽车展“的前身,展览面积仅2万平方米。

上海汽车展创办于1985年,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十年后即1995年,第六届上海车展的展览面积才达到3.3万平方米。

  进入新世纪,车展在全国蓬勃兴起。规模越来越大,展会越来越多。2010年后, 5-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的大型车展在二线展览城市已属常见。而且往往是当地最大规模的展会。
为大型车展提供展览场馆,成为许多地方兴建大型展馆的理由。而“有多大展馆就可以办多大规模的车展“,则是一些主办方热血喷涌的豪言!

  近四十年中国车展的勃兴,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劲发展,也受益于老百姓汽车消费的巨大需求。

  下行为哪般

  导致车展下行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

  一是,消费变化使然。
  消费性展会的兴起往往与老百姓消费热点有关。一旦消费热潮降温或供应方式变异,相关展会就会萎缩甚至关张。服装、建材、家电等消费性展会曾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红火非常,但此后趋于冷寂。房产展在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期风光独好,但2010年之后次第停办,几无幸存!

  国内车展主打轿车,是面向百姓的消费性展会。在购车热潮持续近二十年,全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已达160辆(2017)的背景下,消费降温加之销售渠道创新,汽车展由增长转为下行应属必然。

  二是,客商求变使然。
  近听上海晟荟管理咨询公司 CEO王亦磊先生介绍,全球著名品牌汽车不参加欧洲著名车展,已经不是新闻。由此可见,名企名车参展意愿下降并非中国独有现象。

  究其原因,是这些企业认为有比展会更好的方式做市场推广。本人2016年旅游乌镇,恰逢大众举办新车发布会。其遍请国内承销商济济一堂,演示精彩,交流深入,好不热闹。据悉,这场发布会耗资7000万人民币。这一案例说明,知名品牌企业更加亲睐富有个性、独享客户的营销活动。

  三是,同质化竞争使然。
  而今车展已非“高大上“项目。一二三线城市个个都办,档期撞车比比皆是。知名品牌企业穷于应付,故而只能选择参加”北上广“大展。
  我所在的武汉市,虽然被媒体评为“新一线“城市,但5-10万平方米的车展有两个,1-2万平方米的小型车展几乎每月都有,某些季节甚至是每周都有,基本是经销商参展。

  中国车展的数量早居世界第一。美国虽是世界汽车消费的第一大国,但其车展数量远远少于中国。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全国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以上的展会中,车展数量最多,占五分之一强。如此办展,岂能长盛不衰?!

  发展向何方

  未来车展如何发展?个人看法如下:
  1、车展将长期存在,不会如同房产展那样消退。欧美的老牌著名车展依然健在,活力犹存。如底特律车展已历百年,即使底特律汽车工业衰退,甚至市政府财政破产,但车展每年照办不误,风采不减。

  2、“北上广”以及区域性城市的品牌车展将长期存在,但规模增长速度会减缓或停滞。这些展会将向国际著名车展靠拢,更加追求专业性,而不是消费性。如为专业人士服务、发布概念车,将日益受到重视。

  3、其他城市的消费性车展将面临规模进一步萎缩、参展商档次下滑的困局,其中一部分车展将会停办。

  4、专业化细分的车展仍将获得发展,如商用车、专用车、改装车展览等。

 

来源:张凡的会展洞察

 




[返回栏目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