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符合UFI认证标准的展览及认证后的发展探索?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2019UFI中国会员年会暨资本圆桌会议(以下简称“年会”)上,国内几位会展名掌门人畅谈UFI认证标准及认证后的企业发展,引起了中国会展业界的广泛的关注。 在年会上,赛诺迅会展培训创始人马国宜作为“如何打造符合UFI认证标准的展览及认证后的发展探索”环节的主持,香港雅式集团董事长朱裕伦、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薛利、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军、海名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门振春及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春瑜,围绕着“UFI认证的项目情况”、“申请认证时所看重的价值”、“达到认证是否困难”和“取得认证后的长远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关于UFI认证的项目情况,宋薛利表示“占地1.27平方公里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在2012年便通过了UFI认证”。戴军提出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作为中国酒类行业唯一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展会,“在2017年获得了UFI认证,也是中国酒类专业展会中唯一获得UFI认证的展会。”朱裕伦就雅式集团的“CHINAPLAS国际橡塑展”和“上海EP电力展”,坦言道UFI的认证有利于国际观众的组织和在同类展中获得竞争优势。门振春所领导的海名国际会展公司目前共有6个UFI认证项目,包括了中国(山东)国际纺织博览会、中国(济南)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中国郑州工业装备博览会等。姚春瑜介绍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并表明作为较早走市场化道路的政府主导型展会,在2009年加入了UFI大家庭后不断的优化发展。 政府资源和国际力量的支持并不会削减企业对于UFI认证的重视,而背后看中的价值也有所差异。姚春瑜表示,“UFI=认证可以提升展会形象和行业代表性,有利于获取政府背书和洽谈国际合作”。门振春从二线展会的角度坦言道,“小规模的展会看中成长与学习,UFI标准和体系的渗入有助于强化企业对于理念的把握,从而提升展会的质量”。橡塑展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依旧重视UFI认证,朱裕伦解释道,“不同主体对于展会的衡量标准有所差异,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向全世界的观众和用户表明我们是达标的”。戴军表达了政府主导型展会进行市场化转型的不易,需要第三方认证展会的品质,同时,UFI提供了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宋薛利作为场馆方负责人提出,“UFI认证不仅为场馆的硬件和服务提供了标准,还传递了信息,帮助展馆更好的了解市场,同时,可以建立渠道,形成城市联动”。 关于达到UFI认证标准是否困难存有争议。宋薛利、戴军、门振春都表示达到UFI认证并不容易,门振春解释道,“二线展会的国际性、审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且对于申请流程也不够了解”。戴军则表示对于非市场化的政府型展会而言,转变决策层的观念很困难,同时,政府型展会和市场化指标之间也存有落差。宋薛利补充提出符合条件的推荐也很困难。在讨论中,朱裕伦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公司运营必须要有一把度量尺,因此符合UFI标准是基础。最后,姚春瑜进行了总结,“符合标准的不难,不符合标准的困难”。 获得UFI认证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朱裕伦认为认证只是品牌化过程中的一步,企业最看重的还是ROI投资回报率。姚春瑜表示赞同,并补充说道,“UFI认证可以推动国内产业在国际发声”。门振春提出,“UFI认证为分析展商和观众提供了维度,未来将运用于挖掘市场信息”。在戴军眼中,UFI是个“敲门砖”,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加强国内外互动与合作。宋薛利表示国博中心的快速发展与UFI认证紧密相关,同时,政府和企业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将推动展会未来持续向好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