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会展动态
 
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和对外合作
 

  中国的展览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向前迈步的。由于展览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基本是从无到有,因此较其它行业发展更迅速。但目前的发展还是粗放式的,数量增长快,而产值的增长与数量不成比例。在这过程中,国内民营和私企在展览业中发展也很快,尤其是在展览承办和展览服务方面,发展特别快。在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外资展览企业或出版集团也开始大举的进入中国展览市场。

 

一.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来华展览为外交服务
  由国家指定贸促会下属单位负责接待外国单独展览,产生的费用由国家财政支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是外国单国展览,主要在北京、上海举办,每年只有几个至十几个展览。

 

二.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展览开始商业化运作,外国展览公司进入中国
  从八十年代初,一些香港和美国的展览公司和行业组织开始来我国举办多国经贸展览,那时由于国内还没有展览企业,他们是涉足中国展览市场最早的先驱,因此展览的利润都被这些展览公司所得,由此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在这过程中,他们也带来了举办商业展览的模式和做法,使国内展览业开始了组织商业展览的实践。

 

三.八十年代中,组织展览开始商业化运作
  在八十年代中,在广州和北京、上海的一些展览部门先后实施了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搞展览要自负盈亏,开始把商业活动介入展览会中。当时欧洲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的展览协会只是支持本国展览公司作为其参加海外展览国家展团的组织者。较早来到中国的有德国展览协会(AUMA)和慕尼黑展览公司下属的伊马格(IMAG)公司和意大利外贸协会和米兰展览公司。还有后来逐步进入中国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及科隆、多塞尔多夫展览公司等。

 

四.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展览公司进入中国展览市场
  主要是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的展览组织和展览公司来华寻找合作伙伴,但数量还是较少,大多是帮助招徕外国参展商,对于中国厂商的参展,主要依靠中方合作者。由于中国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鉴于多方面的限制和因素,中外厂商参展是双轨制,而且参展价格悬殊较大。

 

五.本世纪初,中国展览业开始形成
  展览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随后的几年,各地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场馆,各地的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随着展览和场馆的发展,中国展览行业逐步形成,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展中展,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的掀起,各地对行业管理、开展业务和人员培训等有迫切的要求,各地地方行业协会纷纷成立。

 

  一些外资展览出版企业更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如英国的励展(Reed)出版集团中的展览部分已经在最近几年大举并购中国的品牌展览,此外还有一些德国的展览大企业也已开始在中国展览市场进行类似的商业并购。

 

六.   2000-2007年是中国展览发展最快的时期,主要由以下标志:

a) 各地纷纷建设自己的展览场馆。2005年以后,展馆面积已超过三百万平米,其中广州、上海、深圳、长春、郑州、大连、成都、杭州、昆明、重庆及东莞等城市先后新建成五万至十万平米的场馆,其余的二线城市如南京、济南、武汉、南宁、青岛、威海、苏州、合肥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了三万至五万平米的场馆。其中除上海和成都有较大的外来资本投资外,大多是地方政府投资建的。

 

b) 场地开始供大于求,各地场地的竞争激烈。展览不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国内的大型订货会,也常在成都、昆明、武汉及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举行。2006年以后,香港和澳门的展览面积也急速扩大对内地的展览也有一定的竞争。

 

c) 在展馆面积急剧扩展的形势下,展览数量也急剧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展览数量已超过3000个。在展览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批品牌展,如广交会,北京、上海的汽车展,纺机展,北京的机床展、印刷展和通讯展等等。还有一些消费品展如在广州、上海的家具展、建筑材料展、美容化妆品展等等,还有一些德国展览大公司从国内移植过来的品牌展。这些展览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大,参展水平高,专业贸易观众踊跃,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都非常好。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目前中国内地举办的展览还有在同期或短期内重复举办,有的展览规模小,观众少,有的甚至还有违反知识产权保护,在展览和展品上还有抄袭和欺骗的现象发生。

 

d) 国内参展水平有大的提高,国内外参展差异在缩小。由于竞争的激烈,场租费开始下降,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中国参展商的规模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双轨制的价格差距也越来越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别是消费品和高科技行业的展览会参展费用会逐步并轨,不少展馆展源少,维护成本高,缺少管理人才和办展队伍,这些地方的展览业还面临软件建设和克服发展中问题的过程。

 

e) 展览行业初步形成,各地纷纷建立行业协会,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一些省市和地方纷纷建立展览行业组织。但至今全国的行业协会还没建起,但是由媒体、地方政府、各种展览组织和公司举办的业内活动也越来越多。

 

  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许多大学建立了会展系或会展专业,目前,一些院校已有毕业生走上社会,受到了业界的极大欢迎。从国外也引进了资格认证的短期培训班。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的注册会展经理(CEM)在中国的培训项目举行了多期,受到了业界极大的欢迎。不久前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和德国科隆大学也联合举办了对会展业高级经理培训项目(EMD),已分别在科隆和曼谷举办,国内一些展览公司派出了自己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前往学习。

 

  此外,国内一些展览媒体和协会也举办过各类业界的专题讨论和会议,国内外的展览精英踊跃参加此类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展览界的交流和发展。

 

结束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的展览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展览场地的面积和展览数量来说,已经进入世界展览大国之列。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通过中外展览业的合作互补,今后几年,中国展览业还会继续发展,中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动力和国外的良好管理经验,一定使合作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返回栏目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