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世博之窗
 
九大关键词解读上海世博会
 

    1“城市”首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时,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当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时,全世界已有50%的人居住在城市。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

 

  2“记忆”印章、当票、当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这家历史性的当铺却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这般保存城市“记忆”的例子,在上海世博园比比皆是。

 

  3“回归”可说是上海世博会提倡的城市新生活理念之一。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成为全民倡导的具体实践。

 

  4“低碳”本次世博会期间,上汽集团的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300辆电动汽车在园区内运行,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在园区内运行。行走世博园,闻不到一丝汽车尾气味。

 

  5“循环”在上海世博园浦东园区西侧,是呈带状的后滩公园,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地、叠瀑墙、梯田等不同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公里的流程,变为三类净水,日经水量达2400立方米。

 

  6“节能”上海世博会上的太阳能发电是使用节能技术的亮点。世博园内,雨能集水,晴能发电,节能“足迹”时时可循。

 

  7“想象”在西班牙马德里案例馆,有一棵罕见的“空气树”。这一充分代表了人类想像力的“空气树”,是从马德里城市街道被原样复制过来的。

 

  8“和谐”宁波滕头村是全球惟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滕头村曾被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9“家园”来自全球的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上海世博会上,探讨城市生活的前景,为的是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环保网




[返回栏目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