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世博之窗
 
游世博园感受科技力量 未来生活之路在此开启
 

        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14日讯(记者 沈则瑾)上个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辟一个世博科技展区,集中展示180多项科技项目在世博建设、能源、环境、运营、展示及安全领域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是明年世博会先睹为快,更是看世博科技引领未来生活创新之路。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世博会上广泛应用的新科技新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配套系统,其目标集中体现在绿色能源、生态文明、便捷高效和精品示范4方面,但世博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要广泛和深远。

   让记者带您在世博科技展区的实物、模型、多媒体展示间虚拟“畅游”一回世博园区。

   早上出门往世博园区赶,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展现了上海交通路况信息,哪里拥挤哪里畅通一目了然,显示屏内容也可输入手机指点迷津。园区周边停车场旁一款查询机供驾车人免费查询各种园区信息,另一款“E citypass——上海通”导航系统为参观者提供动态资讯,如园区场馆和演艺信息。

   世博筹办之初,组织者曾向世界承诺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外,将使用数千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交通服务,实现园区客运交通“零排放”,园区周边“低排放”。坐上一辆通往园区的车,可能是混合动力车,也可能是纯电动车,或者是燃料电池车,外表和普通车没什么两样,屁股后却不会冒“黑烟”。

   不“喝”汽油“喝”氢气的燃料电池车所用氢气大多是工业副产品的再利用,廉价又环保。世博会期间,190多辆燃料电池车每天需氢气604公斤,为保证氢气供应,园区附近将新建一座加氢站,与2辆移动加氢站和现有安亭加氢站一起形成加注网络。

   来到园区门口排队进园,每个人进入园区的检票时间不超过20秒,持手机门票更潇洒,手机一刷就过了,原来世博门票采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也称电子标签)技术。通过电子标签与手机的绑定,手机在展馆展区感应装置上轻轻一照,相关内容就可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收到。

   车辆进入园区,车载电子标签记录有车牌、驾驶员的相关信息,入口处的读写器在车近入口25米处就能自动感应到电子标签,即使车速达每小时180公里也无妨,只有车辆和电子标签匹配才放行,否则会向后台管理人员发出警报。

   进入世博园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红色的中国馆和矩形的主题馆屋顶会在阳光下闪亮,那是太阳能光伏电板,一座建筑物因此就成了一台“发电机”,电能并网输入城市电网。这是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整个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约4.7兆瓦,其中主题馆2.5兆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太阳能屋面。

   主题馆的一面“鲜花墙”引人注目,这面世界最大的生态墙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其“立体花卉”技术是将可回收的废塑料再利用做成容器,再将园林垃圾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作土壤和肥料,让墙上鲜花盛开绿树常青,建筑变得更加赏心悦目,也变得更加节能保温。

   走进世博中心,传来阵阵若有若无的音乐,一块“电子水帘”正随着音乐时缓时疾变幻节奏“跳舞”。流水作帘,形成的原理类似“喷墨打印机”,由600多个低压电磁阀点对点控制,随机舞动,还能组成各种图案,既有别致的装饰作用,又有中国建筑强调的隔断效果。

   走上高高的世博轴,只为感受那片白云般向前延伸的篷布是怎样遮阳蔽雨的。“白云”由69块白色膜布拼装组成,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索膜结构,有自洁功能的索膜厚度仅为1毫米,设计张拉力达到了世界最高强度,使用寿命可达30年。

   走进展馆,你会发现骄阳下的展馆没有想象的燥热,不完全是空调的作用。使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智能温控玻璃镀膜,室温可降低8度,神奇的是当室外温度降至20℃以下时,玻璃能为室内增温,自动温控“开关”还能设定所需温度。

   类似这样的节能保温玻璃在世博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将对我国建筑节能起到示范作用,有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一半能耗是从不保温的窗户“溜走”的。被广泛用于世博建筑的新材料还有: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由淤泥烧结成砖,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使建筑外墙随室外环境变化而变化;隔热保温板,具有耐久性能和高热阻值,能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气体的排放。

   如果好奇未来的城市生活会怎样,可以走进“沪上?生态家”看个究竟,这是一个建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上海入选实物案例。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板不仅能为整幢楼提供电能,多余电能还能并网输入城市电网。此外,风能、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可循环材料等新能源都在这里得到应用。

   更令人心动的是“生态家”的建设绝非仅为展示,其设计针对上海夏热冬冷、雨季潮湿的气候特点,实用 性很强,为方便世博会后及时推广,“生态家”中采用的成熟技术与前瞻技术比例控制在7比3。楼里一间老人卧室,通过“远程医疗传感”技术,医生对卧床老人病情了如指掌可以对症下药,据悉这样的场景未来20年内将变为现实。

   饿了,可以去中华美食街“吃遍中华”,也可以在上海企业联合馆请机器人做几个菜品尝一下,“师承”顶级大厨的机器人会烧400多个菜,还有一个机器人能用语音与人交流、识别路径和送菜,接受机器人的餐饮服务应该比吃美食更令人难忘。

   想见识一下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把垃圾丢入投放口,无需人工收集,垃圾就自动依次进入管道,在气力输送下到达压缩站,经过分离、压缩、过滤、净化、除臭等,最终排到户外,这套系统将在世博会后继续服务于世博会永久建筑“一轴四馆”区域。

   入夜,园区内灯光灿烂,80%的灯光由LED点亮,且大部分LED灯具由国内企业提供,这是大型展览中首次使用LED灯具。目前,LED灯具的发光效率已数倍于白炽灯,预计随着园区夜景的大规模集中应用,将大大推进我国LED产业的发展,LED灯具也将很快进入家庭。

   世博转眼就将拉开帷幕,更多科技项目将在园区生根。相信世博科技项目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实践,必将引领中国企业走上更宽广的创新之路,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返回栏目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