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内容就是绿色、环保、节能:各大场馆的外观材质、馆内的设备器材、论坛的嘉宾热议等,点滴细节无不彰显低碳环保。”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总结说。侯院士长期从事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对水污染处理、空气净化以及遭受特种污染后环境治理有深入研究。他对记者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实践低碳环保的诸多细节。
到中国航空馆了解“光催化”
到世博会中国航空馆的游客,多半还未曾留意该馆的一项前沿技术——光催化。
侯立安说,中国航空馆巧妙利用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馆表面的聚氯乙烯膜外涂敷了一层二氧化钛光触媒涂层。当涂层吸附了水分,就会带着表面灰尘一起,因地心引力作用掉落在地。
当光线照射光触媒涂膜表面时,光触媒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催化性能氧化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细菌、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从而净化空气。
不要小瞧了这项技术!侯院士说,新近的人居环境空气质量调查结果表明,人居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由于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大多采用非环保材料,人居环境空气污染物时有超标,我们正进入以“人居环境空气污染”为标志的新的污染时期。光催化作为一种新的环境净化技术,可以净化人居环境的空气,是国际上治理人居环境污染比较理想的材料之一。
在2001年,这项技术还首次应用到美国空间站的空气净化。侯院士介绍说,光催化氧化尤其适合于无法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质的处理,能将脂肪烃、醇、醛、酮、卤代烃、芳烃、硫醇等多种气相有机污染物快速分解。
从直饮水机看水资源可持续
不少游客都饮用过园区直饮水机的水。殊不知,这也是一个实践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侯院士认为,上海世博园区给水深度净化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非常值得借鉴。
世博园区供水厂均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保证出厂水水质良好。侯立安说,世博园区内的直饮水项目由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等单位完成,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等无机离子,并辅以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确保了饮水安全。同时,它还节省了储水的一次性塑料瓶,减少了塑料垃圾和制造塑料产生的二次污染,而且可彻底滤除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在世博园未来馆,污水回用工程采用PVC合金超滤膜为材料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它是可移动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能对该馆生活区排放的污水以及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实现污水就地深度处理。
开展后世博科技成果应用研究
积极开展后世博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依靠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先进的低碳、零排放、清洁、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能源,把握环保规律,合理优配资源,废物利用、节能减排、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吸纳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将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上海世博会给侯院士留下了美好印象。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换来了世博场馆的整洁和秩序井然,赢得国内外参观者的广泛赞誉”。
担负值勤安保任务的武警战士,在世博现场却不能一睹世博风采,为世博会的安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军人,侯院士说,“我要向他们学习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章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