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数目最多的大陆举办一场交流盛会——耸立在黄浦江畔的非洲联合馆,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可错过的风景。
新华社记者7日在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了解到,非洲联合馆中的43个分馆已全部布展完成,进入设施调试阶段,将参加世博园区4月20日的试运行。
从海岸、雨林到大漠、高山,非洲联合馆内移步换景,用脚下地板的颜色代表着国家的地理风貌;东市与西市,最传统的手工艺品让你目不暇接;中央舞台的时装秀,把古老和潮流的美学融合得天衣无缝。
非洲联合馆管理部部长陈锦田说,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既是非洲43个参展方和中方策划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非两大文明碰撞的火花。
去非洲问计取经
什么是原汁原味的非洲?中国人说了不算。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提供史无前例的上门服务,曾三进非洲,在加纳、埃塞俄比亚和博茨瓦纳三个片区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与各国总代表“零距离”沟通。陈锦田强调,非洲联合馆要体现的是“非洲人自己心目中的非洲”,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展馆的展示设计与内容,都由非洲国家自己决定。而世博会组织者则为非洲参展方提供了11家指定服务供应商。
媒体曝光率最高的非洲联合馆外立面——“展翼”长达百米的金合欢树的设计,也是多次向参展方发放意向调查问卷,40多个非洲国家反复推敲的结果。
“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陆”是非洲联合馆展示的核心精神。“我们在外墙‘种’上大树,表明非洲大陆是人类的根和源,从树根汲取营养,向着辽阔的天空自由生长。”外立面主设计师陈剑秋表示。
利比里亚一位官员在参观完非洲联合馆后曾感慨:“我们这些非洲国家,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拥有了自己的世博会展馆。”
42+1 新人与故交
如果世博会编辑一本新历史,上海世博会的非洲联合馆作为世博会历史上第四个非洲联合馆,相信可以多次刷新纪录。占地2.6万平方米,每个分馆近25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远超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和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的非洲馆规模。
更重要的是,53个非洲国家中有50个参展上海世博会。其中,除8个以单独租赁展馆的方式参展外,其余42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非洲联盟均汇聚联合馆,包括第一次亮相世博会的索马里。
另外,自加拿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以后仅参加过一届世博会的赤道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尼日尔,也在中国东道主的支持下得以重返世博会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非文明对话不仅止于场馆设计、参展规模,也体现在科技合作领域。非盟“清洁能源对城市的巨大影响”的主题展览,就带来了中国与肯尼亚合作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和热水系范例展示。
体验原汁原味的非洲生活
在非洲联合馆总策划程晖看来,非洲联合馆就像一个巨大的集装箱,把原汁原味的非洲生活“空运”到了上海。
“如果你在主题展览区的橱窗里看到一件精美的非洲面具,接下来就可以在旁边的多媒体影像和真人互动的圆形小屋中看到演员如何穿戴这个面具。然后,你路过附近的真人秀场,会发现非洲来的工匠师傅正在现场制作这件传统手工艺品。最后,你漫步到东、西集市,在各个非洲国家纪念品摊位上也许能发现它,并且买回家收藏。”程晖带着记者,在刚刚布展完成的非洲联合馆中预先体验了一把。
从跪坐神像头顶着一面圆鼓的整体木雕,到以葫芦为共鸣箱的拇指琴,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宫廷流行一时的刚果的库巴布,非洲手工艺人的杰作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充满着神秘而质朴的视觉张力。
非洲艺术是如何活在当下的生活中?一进大门,横亘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墙面——“非洲的微笑”,以人类祖母露西为源头,繁衍出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类面孔。
在42个非洲参展国家的演出中,非洲时装秀将是联合馆每天相对固定的一道风景线。据程晖介绍,所有的模特都是非洲人,她们用非洲花布和非洲剪裁来告诉你非洲的流行时尚。他说:“要是有一个中国女孩用非洲编织的布艺作为披肩或者装点家居,这就实现了非洲馆的文化互动。”
除此之外,参观者还可以现场编个非洲的珠串辫子、“文”个图腾文身、学做非洲木雕。非洲馆东边还建起了一座两层的非洲主题餐厅,让猎奇的游客可以品尝北非的“古斯古斯”、南非的炸鸡、西非的煮豆等平时在中国难得一见的非洲美食。(戴盈 吴宇 王猛)
文章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