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为期184天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序幕,作为举办历史最长的博览会,世博会吸引了很多展览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到世博园参观并汲取经验。那么,作为会展业从业者,这些参观者是如何看待世博会的?自本期起,本报会展周刊将视线锁定这一群体,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世博会。
“来自20多个国家的元首出席了开幕式,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还是鲜见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原副总经理乔木荣参观上海世博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难掩兴奋的表情。他说,上海世博会的规模、规格和气势都是空前的,“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展会了,而是政治、文化、外交的一件盛事。”
据他回忆,此前举办的世博会开幕式,没有这么多国家元首出席。他认为,这与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每一个服务环节都做得非常细致,这将提升我国作为发展大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他指出,上海世博会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的背景下举办的,很多参展国家都是自建展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如丹麦的美人鱼、法国的7件世界级展品,都是首次在世博会上展出。
说起上海世博会,乔木荣最常对媒体说的一句话就是:“1982年播下种子,2010年喜获丰收。”他所说的“播下种子”,指的是1982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在美国诺克斯维尔市举办的世博会。时任中国贸促会出国展览部副部长的乔木荣参与了中方整个筹备过程。如果没有这一次奇迹般地参加世博会,国际展览局也不会那么快接纳中国为其正式成员国,那么中国这次就没有申办权利,也就没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在乔木荣看来,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展世博会,刚刚开放的中国对世博会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接触、研究的也比较少;相比而言,今天的中国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对于世博会也有了深入的思考。
乔木荣强调说,不可否认,各参展国也欲借助上海世博会提振本国经济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上海世博会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届世博会的规格。与此同时,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展会本身。中国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平台,进一步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有,各省区市也借上海世博会东风,举办“活动周”,全力宣传区域经济发展的契机。
作为新中国较早从事会展业的展览人,或许,乔木荣那一代展览人都不曾想到,上海世博会的规模会是历届以来参展国和国际组织最多的。在采访中,乔木荣流露出了当他身处上海世博园区时的那份喜悦。他告诉记者,在上海世博园区内设有休息、餐饮、直接饮用水的区域,这充分体现了组织方服务意识的提升。
乔木荣坦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展示内容将历史文化与高新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景象被现代的高新科技立体地呈现在参展者面前。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世博会期间还将举办多场次的论坛。他认为,这对与会各方都是一个难得的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