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之后,又一场国际盛会“驾临”中国上海。5月1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浦江两岸启幕。截至3日下午6点,累计入园参观人数已经达到56万多人,可谓规模空前。无疑,上海世博会为全球人民提供了一场超级大party,无论是进场的观众还是只能透过媒体心向往之的人,都在感官上或思想上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狂欢。然而,在狂欢之余,在一片称颂赞叹声中,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世博会的未来之路。
首先,我们必须反省的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过度泛滥和交通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种全球性的涵盖科技、经济和文化的超级巨无霸级展会还有多少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今天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上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一件对我们有影响的事件,都几乎能在几分钟的时间传遍全球。再加上各种全球性的专业的展会、研讨会也在世界各地不断地举行,这些都使得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可言。此外,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展馆就达150多个,按照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参观两个展馆,那么,要想参观所有场馆,就得需要三个多月。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规模的过度扩大导致观众实际上根本就和绝大部分场馆无缘。因此,未来的世博会必须解决的是,展出内容的统筹设计和创新以及在规模上的把控从而达到合理的平衡。
第二,在今天这个全球关注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思考世博会未来如何更加地低投入和循环使用的问题。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在将近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举行,据统计,从2002年申博成功到2010年世博会之间,上海围绕世博会的总投资接近3000亿元,虽然很多的投入都是用在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征地动迁上,但很多场馆是临时建筑,世博会后都将拆除,这必然带来很多的浪费。反省人类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感到啼笑皆非,一方面正是城市化带来了高污染和高能耗,另一方面我们又为城市化大唱赞歌并在不断城市化进程中高呼要低碳要保护环境。未来的世博会能否在场馆的循环使用上多动脑筋,这样才能避免世博会带来的资源浪费。
最后,我们要思考的是,世博会在科技经济文化之外,如何更好地传播对今天的人类更迫切需要的道德良知、爱与人生价值、公平正义等理念和治国策略。今天的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科技不发达,不是经济落后,不是文化不先进,而是人的价值观的普遍迷失,而是对每个生命个体的爱的缺乏,而是国家治理和与人相处当中的公平正义的不足,温家宝总理那句“公平正义比阳光更有光辉”的名言,体现了爱、奉献、公平正义对于我们是何等的宝贵和重要。
世界是平的,全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尤其感觉到了普世人类的忧戚与共。我们渴望作为全球性盛会的世博会能够为人类和世界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